電子標籤的工作原理
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複雜◕☁◕:標籤進入磁場後│₪,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訊號│₪,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傳送出儲存在晶片中的產品資訊(PassiveTag│₪,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)│₪,或者主動傳送某一頻率的訊號(ActiveTag│₪,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);解讀器讀取資訊並解碼後│₪,送至中央資訊系統進行有關資料處理•₪•。
RFID(射頻識別)系統由兩部分組成◕☁◕:讀/寫單元和電子收發器•₪•。閱讀器透過天線發出電磁脈衝│₪,收發器接收這些脈衝併發送已儲存的資訊到閱讀器作為響應•₪•。實際上│₪,這就是對儲存器的資料進行非接觸讀··•☁▩、寫或刪除處理•₪•。

從技術上來說│₪,“智慧標籤”包含了包括具有RFID射頻部分和一個超薄天線環路的RFID晶片的RFID電路│₪,這個天線與一個塑膠薄片一起嵌入到標籤內•₪•。通常│₪,在這個標籤上還粘一個紙標籤│₪,在紙標籤上可以清晰地印上一些重要資訊•₪•。當前的智慧標籤一般為信用卡大小│₪,對於小的貨物還有4.5×4.5cm尺寸的標籤│₪,也有CD和DVD上用的直徑為4.7釐米的圓形標籤•₪•。
與像條形碼或磁條等其他ID技術相比較而言│₪,收發器技術的優勢在於閱讀器和收發器之間的無線連結◕☁◕:讀/寫單元不需要與收發器之間的可視接觸│₪,因此可以完全整合到產品裡面•₪•。這意味著收發器適合於惡劣的環境│₪,收發器對潮溼··•☁▩、骯髒和機械影響不敏感•₪•。因此│₪,收發器系統具有非常高的讀可靠性··•☁▩、快速資料獲取│₪,最後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就是節省勞力和紙張•₪•。
電子標籤的技術引數有哪些
電子標籤的技術引數主要有標籤啟用的能量要求··•☁▩、標籤資訊的讀寫速度··•☁▩、標籤資訊的傳輸速率··•☁▩、標籤資訊的容量··•☁▩、標籤的封裝尺寸··•☁▩、標籤的讀寫距離··•☁▩、標籤的可靠性··•☁▩、標籤的工作頻率和標籤的價格等•₪•。
1. 標籤啟用的能量要求
當電子標籤進入讀寫器的工作區域後│₪,受到讀寫器發出射頻訊號的激發│₪,標籤進入工作狀態•₪•。標籤的啟用能量是指啟用電子標籤晶片電路所需要的能量範圍│₪,這要求電子標籤與讀寫器在一定的距離內│₪,讀寫器能提供電子標籤足夠的射頻場強•₪•。
2. 標籤資訊的讀寫速度
標籤的讀寫速度包括讀出速度和寫入速度│₪,讀出速度是指電子標籤被讀寫器識讀的速度│₪,寫入速度是指電子標籤資訊寫入的速度│₪,一般要求標籤資訊的讀寫為毫秒級•₪•。
3. 標籤的封裝尺寸
標籤的封裝尺寸主要取決於天線的尺寸和供電情況等│₪,在不同場合對封裝尺寸有不同要求│₪,封裝尺寸小的為毫米級│₪,大的為分米級•₪•。
如果電子標籤的尺寸小│₪,則它的適用範圍寬│₪,不管大物品或是小物品都能設定•₪•。但是│₪,一味追求尺寸小並是不好事│₪,如果電子標籤設計的比較大│₪,可以加大天線的尺寸│₪,因此能有效地提高電子標籤識讀率•₪•。
4. 標籤資訊的容量
標籤資訊的容量是指電子標籤攜帶的可供寫入資料的記憶體量•₪•。標籤資訊的容量大小│₪,與電子標籤是“前臺”式還是“後臺”式有關•₪•。
(1)“後臺”式電子標籤
“後臺”式電子標籤透過讀寫器採集到資料後│₪,便可以藉助網路與計算機資料庫聯絡起來│₪,因此一般來說│₪,只要電子標籤的記憶體有200多位(bit)│₪,就能夠容納物品的編碼了•₪•。如果需要物品更詳盡的資訊│₪,這種電子標籤需要通過後臺數據庫來提供•₪•。
(2)“前臺”式電子標籤
在實際應用中│₪,現場有時不易於資料庫聯機│₪,這必須加大電子標籤的記憶體量│₪,如加大到幾千位到幾十千位│₪,這樣電子標籤可以獨立使用│₪,不必再查資料庫資訊│₪,這種電子標籤可稱為“前臺”式電子標籤•₪•。但是在選用“前臺”式電子標籤時要注意│₪,一般來說記憶體越大讀取時間越長│₪,只有在那些時間因素不很重要│₪,但必須當時就要知道物品較詳細資訊的情況下│₪,才採用這種電子標籤•₪•。

5. 標籤的對齊距離
標籤的讀寫距離是指標籤與讀寫器的工作距離•₪•。標籤的讀寫距離│₪,近的為毫米級│₪,遠的可達20米以上•₪•。另外│₪,大多數系統的讀取距離和寫入距離是不同的│₪,寫入距離大約是讀取距離的40%~80%•₪•。
6. 標籤資訊的傳輸速率
標籤資訊的傳輸速率包括兩方面│₪,一方面是電子標籤向讀寫器反饋資料的傳輸速率│₪,一方面是來自讀寫器寫入資料的速率•₪•。
7. 標籤的工作頻率
標籤的工作頻率是指標籤工作時採用的頻率│₪,可以為低頻··•☁▩、高頻··•☁▩、超高頻和微波•₪•。
8. 標籤的可靠性
標籤的可靠性與標籤的工作環境··•☁▩、大小··•☁▩、材料··•☁▩、質量··•☁▩、標籤與讀寫器的距離等相關•₪•。例如在傳送帶上時│₪,當標籤暴露在外│₪,並且是單個讀取時│₪,讀取的準確度接近100%•₪•。但是許多因素都可能降低標籤讀寫的可靠性│₪,一次同時讀取的標籤越多│₪,標籤的移動速度越快│₪,越有可能出現誤讀或漏讀•₪•。
在某個專案應用中的調查表明│₪,使用10000個電子標籤時│₪,一年中60個電子標籤受到損壞│₪,受損壞的比例低於0.1%│₪,為了防止電子標籤的損壞而造成的不便│₪,條碼與電子標籤的同時使用是一種有效的補救方法│₪,這樣可以根據條碼記載的資訊迅速複製出一個電子標籤•₪•。另外│₪,一個物品上放兩個電子標籤以備萬一也是一種方法│₪,但會使整個專案成本高些•₪•。
9. 標籤的價格
目前│₪,某些電子標籤大量訂貨的價格低於1元人民幣•₪•。當電子標籤的使用數量以10億計時│₪,規模經濟效應將使電子標籤的價格大大降低│₪,很多公司希望將來每個電子標籤低於0.4元•₪•。智慧電子標籤的價格較高│₪,一般在10元以上•₪•。